美国专家谈特朗普贸易目标 90天90协议?特朗普贸易团队声称将在90天内达成90项贸易协议。然而,回顾特朗普上一个任期内的情况,即使是修改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中的汽车和钢铁条款这样的小协议也耗时八个多月,而全面的美墨加贸易协定则用了两年多时间。
欧盟贸易代表塞夫科维奇前往华盛顿讨论关税问题,却发现美国首席谈判代表贝森特不在,而是去了阿根廷“支持经济改革”。尽管欧盟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接近1万亿美元,但贝森特却选择关注阿根廷,后者全年对美贸易额仅为163亿美元。阿根廷作为农业出口大国,对美顺差仅2.3亿美元,被视为容易应对的目标。此外,阿根廷所在的“南方共同市场”贸易壁垒高,与欧盟谈了25年才达成自贸协议。这次美国象征性地征收10%的关税,阿根廷感到庆幸。贝森特此举显然是为了先搞定南美后院,凑够20个协议充数,再去处理中欧等更复杂的贸易关系。
特朗普团队号称要“90天90个协议”,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财政部只有一位参议院确认的高级官员,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关键职位全靠员工支撑,连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都还没提名。贝森特跑去阿根廷当天,财政部官员还在与乌克兰商讨矿产协议。专家认为,特朗普第一任期改个美韩自贸协定都花了8个月,全面的美墨加协定谈了两年多,现在想在90天内搞定90个协议几乎不可能。特朗普甚至征召大律所律师当志愿者应急,但80岁的他真能每天拍板一个协议?最后可能只能把莱索托、柬埔寨这些小国当作“平替”来充数。
特朗普突然提出“90天协议”的原因在于债市暴跌。此前他威胁要加征关税,结果债市直接崩盘,迫使美联储出手救市。这触到了特朗普的逆鳞,于是赶紧推出“90天协议”安抚市场。但市场并不买账。这次特朗普对100多个国家加税,刨去“dirty 15”(对美顺差最大的13个经济体),剩下80多个都是好欺负的小国。真正难啃的中欧、加墨、东南亚根本没有解决。中国准备硬刚,欧盟打算“硬脱欧”,越南坚持保顺差。这种操作短期可能稳住市场,但长期只会让全球贸易预期更加混乱。
特朗普团队公布的协议名单中,英国、新加坡、澳洲这些发达经济体确实好谈。英国有人脉基础,澳洲对美逆差,新加坡没有利害冲突。阿联酋和沙特更简单,只要承诺加大投资就能过关。但这些国家对美贸易额加起来还不到中欧的零头,根本解决不了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真正的麻烦在“dirty 15”。日本想保住汽车出口,却面临30%关税威胁;印度坚持保护本土产业,谈判陷入僵局;墨西哥直接放话“要保顺差”。特朗普一边谈协议,一边还在给中国商品加征104%关税,这种“又打又谈”的套路连《纽约时报》都看不下去:“这不是谈判,是表演。”
特朗普急需兑现“美国优先”承诺,90个协议能在中期选举前刷一波政绩,哪怕大部分是“平替”。纳瓦罗、贝森特等贸易顾问各怀鬼胎,政策立场反复摇摆,连欧盟都吐槽“美国谈判要点像烫手山芋”。美国商会警告,若90天内搞不定主要贸易伙伴,企业供应链成本将飙升15%,通胀率可能再涨2个百分点。
从B-2轰炸机的轰鸣声到90天协议的豪言壮语,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始终带着浓烈的“表演型人格”。他试图用“虚空打靶”转移焦点,却暴露了债市崩盘的致命弱点;他想用“平替协议”蒙混过关,却忘了全球贸易的核心矛盾从未解决。当90天期限到来时,特朗普能否“兑现承诺”还是又一次“拉抽屉”呢?
美港通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